朱军的后半场“艺术人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8-03-09 10:2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朱军。 节目组供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9日电 题:朱军的后半场“艺术人生”:归来仍是少年

  记者 张曦

  2月14日,一架从北京起飞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兰州机场。这是朱军时隔21年第一次回老家过除夕,今年他不用再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陪全国观众一起倒数,而是可以和家人一起,好好过个春节。

  这个画面,早已在朱军的脑子浮现过很多次。

  四年前,朱军曾提出想退居二线,他认为自己50岁了,应该给后辈更多机会。但因为工作需要,他依旧留在了春晚舞台上。那时朱军开始不断思考:如果有一天真的离开了春晚,会失落吗?会悲情吗?抑或很开心?又会去做什么呢?

  但当真的离开春晚后,朱军发现,这些想象统统都不存在了。

  下了飞机,他直奔墓地,给父母上坟。朱军在墓前低语:“我今年除夕回家过,一切都挺好的,没有给你们丢人。”

  紧接着,朱军带着家人去大哥家吃团圆饭。祖孙三代加一起快40个人,十分热闹,嫂子和姐姐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家里不大的餐桌分了三台吃饭,家人们互相敬酒,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在浓浓的亲情包裹下,朱军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快乐,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

点击进入下一页

《信中国》海报 节目组供图

  春节后,朱军又回到了北京,开始为新节目《信中国》忙碌,这次他除了主持,还首次担任独立制作人和总导演。

  都说50岁知天命,但朱军更坚持的是不忘初心,早前他在微博谈到自己的新身份时写道,“我确已出走半生,但归来仍是少年”。

  时间回溯到1999年和2000年,两年时间内朱军痛失双亲,在情感最压抑的时候,《艺术人生》应运而生。正值世纪之交,人们总有意无意驻足回望,在各种感叹之下,《艺术人生》走过了极其辉煌的阶段,朱军认为这是自己综艺节目的“开山之作”。

  随着节目的老化、嘉宾资源的枯竭,《艺术人生》开始遭到观众吐槽,朱军首先就被贴上了“催泪弹”“煽情鬼”的标签。彼时他知道自己内心有坚持,却有口难辨,后来也索性不去说什么,期望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朱军曾尝试做一档娱乐综艺节目,录制样片时整个演播室都洋溢着笑声,但最后无疾而终。他一度思考,是否每个人都有定位,凭借一己之力难以改变外界的看法。

  “当你站在一个舞台上,鲜花和掌声已成为常态,还有什么可以让你兴奋激动,让你泪流满面,让你浑身毛孔都张开,调动起你的创造力?”朱军曾无数次这样扪心自问,心里有个声音回答说:去做热爱的事情。

  于是,自幼热爱文字的朱军,和团队一起策划了《信中国》。最初,有人质疑这档节目形式与《见字如面》、《朗读者》类似,但朱军却认为,虽说这是绕不开的话题,难不成为了绕开就不做了?

  为了搜集建党以来优秀共产党员的信件,朱军和团队走访了党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央视开出的介绍信都有厚厚一摞。他选择信件的标准是打动内心、坚定信仰、支撑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黄继光、杨开慧……一封封优秀共产党员的信件,常常让朱军感动到泪流满面。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历史,他找来了60多位著名演员,其中有老艺术家也有当红偶像,朱军希望能让文字和声音穿越时间,产生新的生命和力量。

  在朱军看来,读信和表演并不一样,既不能完全沉浸在角色里,又要把写信人的情感带出来,非常有挑战。让他感动的是,虽然时间有限,经费有限,嘉宾们依然积极参与。

  比如,年过八旬的张少华刚做完手术不久,坐着轮椅上就来参与录制;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的李幼斌,独自一人就来到录制现场,丝毫没有架子;刘涛在朗读一封即将牺牲的母亲的信时,虽然第一遍已经非常完美,仍要求再读第二遍;还有王俊凯、杨烁、李亚鹏、侯勇等,每一个嘉宾都带着仰慕的心情来诵读这些可贵的信件。

点击进入下一页

《信中国》录制现场。 节目组供图

  策划8个月,录制4个月,近一年的时间,朱军不仅跟几十封书信约会,跟几十位嘉宾交流,还要和广告商沟通以及盯每一场录制、后期等。为了调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朱军做出了表率,但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熬夜也成了家常便饭。

  9日晚八点,《信中国》将在央视一套播出。朱军不是没有压力,他曾在微博写道,“我喜欢尝试,并从来不甘于只守着脚下的这方舞台。当然,我害怕失败,我担心辜负观众的期待,但是我却从来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失去尝试的勇气”。

  诚然,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朱军坚持一定要做“良心之作”,他的坚守很简单——“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儿女”。(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