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剧这两年整体表现得都不错,先前播出的《问心》高分收官,最近上线的一部《非凡医者》也吸引了艺绽君的注意力。 陆川编剧并导演,张晚意主演,改编自美剧《良医》,单是这几个元素就让这部剧纳入了值得一看的备选。艺绽君连夜打开,连刷了五集,却发现这部剧和它的口碑评价一样,两极分化严重,有点难评。 从收视数据看,《非凡医者》在最近的收视淡季里表现还是非常突出。剧集上线首日收视成绩即位列同档期卫视第一,历史累计播放量截至21日已过亿次,在卫视周榜单上也拿到了平均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 而网络口碑就不太尽如人意。由于该剧设定的主角医生陈辉(张晚意 饰)是一个有着阿斯伯格自闭症的大夫,其不善交际、难以沟通的种种表现,对于并不了解这种病症的观众来说,“演起来就像个傻子”。 确实,这部剧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医疗剧,主要区别就在于,故事围绕着一位有着自闭症问题的天才医生展开。这个设定本身就不太符合国内现有的医疗大环境,既是挑战观众的既定认知,也意味着在剧中会挑战整个故事线的逻辑严密程度。 为了塑造出这个天才医生的成长线,剧集开篇也用了不少的篇幅来烘托陈辉的天才与自闭的两个极端。人物一出场就自带反常的状态,整个人物的状态比较紧绷,手持超大瓶的水瓶、背着双肩包、穿着朴素的人物与大家印象中的医生大相径庭,旁人对于其自闭症中缺乏同理心、沟通交流障碍的交代,也与人物呈现出来的无法完整表达语意、沟通不畅相呼应。这种反差的人设让陈辉这个“天才医生”的困境从屏幕内走到屏幕外,观众自然也戴着有色眼镜,不理解人物的存在。 再说张晚意的演绎。 对于自闭症患者的认知,张晚意目前的表现基本上属于反映了常规世人的印象。人物在与人对视的时候拒绝直视眼睛,碰到压力状态会控制不住地暴走或做重复性动作,紧张或者焦虑情绪下难以完整地表达,肢体动作僵硬,整体表达能力也处于孩童状态。这些张晚意都在陈辉身上给出了对应的表现。 同时,由于陈辉并非寻常的自闭症,而是具备高功能特征的阿斯伯格,他在面对自己专业领域时又有极高的天赋,能够精通各种医学理论并迅速对应现实场景,其出场的几处关键性转折中,陈辉都依靠自己的诊断才能将病人转危为安,也奠定了这个有点缺陷的医生能被医院录用的现实基础。 比如,他能够依靠精准的医术及时判断患者的致病原因,在情急之下敢于大胆地当街开胸,救患者于危难之间;同时,由于他的“不近人情”,他可以不顾主治医生的颜面,当面指出诊断失误,也挽救了多个可能因为诊断出事的患者。其中,后续的高光片段里,罗海涛换肝一案中的妻子萌萌就是这样被他提前抢救下来。 不近人情,但医术精湛的陈辉凭借专业技能博得了患者家属的关键一票,也因此获得了罗海涛换肝事件中最重要的家属信任。在这个故事里,“老舅”王耀庆饰演的罗海涛以渣男的身份亮相,他拒绝为遭遇车祸、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前妻儿子换肝。 但同时他的现任妻子即将临盆,他也是一位新生儿的父亲。在陈辉发现了其妻子子痫前期而挽救下产妇性命后,罗海涛也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做出了换肝挽救前妻儿子的意愿扭转。这个故事一波三折,本来以为能够迎来双赢的局面,罗海涛却在换肝手术后因突发肺栓塞而离世。陈辉等一众新晋的实习医生也在这个病人的案例中真正直面了人性的本质,父爱的伟大及生死的意义。 而罗海涛对陈辉的态度,从憎恨、理解到信任,体现了医患关系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专业可靠是一切的基础,而敢说真话、从病人角度考虑问题的医生才能博得患者最大的支持。 不得不说,抛去陈辉自闭症部分的故弄玄虚,其实《非凡医者》在医疗部分做的都很扎实,尤其罗海涛这个案例,几次反转,几次人物的转变都有理有据,演员的呈现也都十分准确,塑造的角色都活灵活现,故事的走向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催泪效果俱佳。 伴随着剧情的推进,实习医师视角下外科诊室的职场环境随之连带地呈现出来,《非凡医者》在表达上的野心也不言而喻。这并不只是一部造神的医疗科幻剧,更多是借助一个反常的医生形象去打破固有的医疗环境难题。陈辉作为一个说真话的天才医生,其存在的价值不亚于国王童话里戳穿泡沫的孩子,他的不通人事反而给了其敢于打破僵局的尚方宝剑。这是制造戏剧冲突的一种惯用手法,在《阿甘正传》《雨人》等多部作品中屡试不爽,而原版美剧《良医》也早已被验证过。 只是难以界定的部分,同样也在于此。观众很难不诟病陈辉的智障式表达、难以共情和傻乎乎的状态贯穿全剧也很影响观感。中国观众更期待一种大团圆式的结局,而剧情走向似乎也步入“医者自医”的主线,陈辉借助着治病救人同时也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创伤。按照现有的故事线走下去,或许最后的陈辉也能完成治愈自我的旅程,“进化”成更容易被观众抑或公众认可的正常的大夫。 正如原版《良医》的最后,主角走向了结婚生子的圆满结局,这似乎更符合观众的期待,但这在美剧用了足足五季才完成的转折,仅仅依靠16集的长度,《非凡医者》能否自圆其说,或许是这部剧集最终能拿到怎样终评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