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著名小剧场蓬蒿的存亡时刻

2016-01-28 13:54:14 来源:暸望东方 作者:陈莉莉 责任编辑: 字号:T|T
摘要】蓬蒿剧场就在南锣鼓巷附近的东棉花胡同,四个白色字体嵌在正方形的蓝色铁皮上,与房屋几乎等高。   黑色T恤上印着白色的“有”或者“冇”,年轻的面孔们正在彩排。这是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2012级《戏剧构作》课集体项目

  要么发动朋友买下房产,租给王翔;要么找到企业家购买房产,再建立租赁关系;要么高息贷款。

  王翔说,自己没想过更多,“只是经济的问题,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保住它”。

  他有些固执,绝不考虑搬迁到房租便宜的地方。因为“如果在一个城市的中心空间,这个剧场都无法生存,到了边缘地带肯定就夭折了”。

  东城区政府也希望能有所作为,但蓬蒿剧场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民营非营利组织。

  “想明白,去坚守”,是王翔2015年6月5日在第六届“戏剧节”上的致辞主题。它被做成了易拉宝,白底黑字,瘦瘦长长地放在剧场里。

  刘文华有些忿忿不平:“是作为首善之地、文化中心,我们就看着一个装了6个心脏支架的牙医独立支撑着中国最好的独立剧场和最前卫的国际戏剧节,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戏剧大餐,却难有贡献,于心何忍?”

  蓬蒿剧场民间建设、民间经营、正式获得社会公演资格的第一个独立剧场,这些年来,上演200多部作品、2000多场戏,独立出品了20多部戏。

  “北京注册的民间独立小剧场不到10个,上海1个,其他城市如重庆、成都、武汉等一个都没有。”这是2013年王翔调研的结果,“2014年北京地区增减持平,其他地方没有增加。”

  2010年2月,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成立了戏剧建设促进委员会,又出台了“关于戏剧发展公益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戏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

  尽管政策持续不足,但那时王翔真的感觉“文化发展的春天来了”。

  蓬蒿剧场并非独自面对困境,中国非营利性小剧场的生存境况约略如此。王翔觉得,目前阻碍戏剧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剧场数量,如果没有国家级财政立法层面的政策支持,经营性质不能变更为非营利,数量很难上得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