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娱:“世界第二大票仓”正遭遇信誉危机

2016-04-21 15:32:54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彦 责任编辑: 字号:T|T
摘要】在中国电影成为世界第二大票仓的当下,一连串票房造假、偷报、“踩红线”等问题接踵而至,已然造成某种“信誉危机”,却很难将责任简单地划归给某一方了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现在院线里热映的高票房电影几乎都有票房注水现象,同时偷漏瞒报情况远比注水更严重。”连续2天,产业相关人士的一席话在圈内掀起波澜。昨夜,广电总局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主任姜涛通过 《中国电影报》 澄清,称这一言论极不准确,他同时表示,“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440.69亿元、观影人次12.61亿,是真实有效的。”有电影学者认为,因为个别电影出现的票房“假大空”现象,“票房”一词在表述一部国产电影成绩时不再具有充分的公信力。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电影金融创新的案例与边界”论坛上,制片方、金融业、法律界、学界各方,围绕国产电影票房市场,戳破一个个“假大空”泡泡。造假———用虚假场次冒充有效场次,以推高票房;做大———借用金融、互联网等跨界手段,靠相关产品“做大”票房;偷空———凭偷漏手法瞒报数据,转移分账受益。

  论坛上,被披露的“真相”固然令人咋舌。但遗憾的是,这些因极少数片方与发行方玩弄“出界”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信誉造成伤害。以至于业内外都有这样的误解———所有的票房“假大空”现象,也许都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中暂时难解的“潜规则”。

  “虚高”“漏报”暴露部分数据失真的短板

  “凡是高票房的,几乎都是注水的。”这番出现在论坛上的话是夸张还是现实? 姜涛用“极不准确”与“极不负责任”来厉声否认,尤其当这般推论殃及到所有高票房影片,“这伤害了所有中国电影人的辛勤努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