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东:社会需求倒逼儿童艺术创作

2016-01-28 10:52:13 来源:暸望东方 作者:陈莉莉 责任编辑: 字号:T|T
摘要】儿童艺术“走出去”比其他艺术更有意义。一是播撒友谊的种子,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一个外国孩子如果从小看过一场来自中国的精彩演出,就会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他就会对这个国家抱有美好的感情。


北京市东安门大街64号,繁华的王府井商圈,能容纳700多观众的中国儿童剧场矗立其中。“逛王府井、看儿童剧”正成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中国儿艺”)的新口号。

  这个中国唯一一个以观众服务对象命名的国家剧院,即将迎来60周年院庆。对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来说,这是一个内外机遇兼具的时点。

  一方面是儿童艺术市场迅速崛起——它既包括演出,也有艺术培训。同时,作为一家国有院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也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传播这样的现实任务。

  尹晓东2014年1月起调任中国儿艺院长,之前曾在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和演出处工作,也曾任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现在,他经常带领中国儿艺的演员去幼儿园、小学,在演员们用蔬菜、抹布等日常道具变出小鸭子、鸵鸟等小动物的欢乐氛围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儿童戏剧的魅力。

  在尹晓东看来,自己所领导的这个剧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寓教于乐的场所。

 

  剧场是一个陶冶心灵的场所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儿童艺术创作演出的现状?

  尹晓东:与前两年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整个舞台艺术的演出数据统计看,2014年儿童舞台艺术作品的演出场次和收入均排在前列,演出场次达1.85万场,比2013年上升50.41%,票房收入达7.4亿元,比2013年上升80%以上。

  同时,从事这方面创作和演出的机构越来越多。过去主要是我们20多家国有院团,但现在民营剧团大量增长,不是专业的儿童院团也排儿童剧。由于儿童艺术市场的门槛相对较低,必然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结果,导致剧目原创不足,存在同质化、粗制作的行业困境。

  另一个变化是,孩子、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机构越来越重视儿童艺术教育和培训,以前的艺术教育主要是学习声乐、器乐、舞蹈,现在更多人愿意到剧场看演出。

  总体来说,目前儿童艺术市场正呈现蓬勃之势,这主要表现在儿童剧演出、儿童艺术培训方面,所以现在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演出和培训机构。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就要求服务这一群体的从业者拿出更多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唯利是图。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剧场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尹晓东:为什么要去剧场?太多人有这样的问题和疑惑。剧场不是游乐场,它是传递美的场所。孩子们只有在艺术的陶冶中才能去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孩子们有了对美的感知,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苏联刚解体时,只有两个地方排队,那就是面包店和剧场。所以他们出现了那么多世界级的艺术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